中国首次直播关岛军事演习,战略威慑还是信息透明?
中国军方罕见地对在关岛附近海域举行的军事演习进行了全程直播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,这场以“捍卫主权、维护地区稳定”为主题的实弹演练,不仅展示了中国海空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,更通过公开直播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了明确信号。
直播背后的战略意图
关岛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核心军事基地,长期以来被视为“第二岛链”的关键支点,中国此次选择在关岛附近演习并高调直播,被分析人士解读为对美方近期在南海、台海频繁动作的回应,直播画面中,解放军新型驱逐舰、战斗机及远程导弹系统协同作战,凸显了“反介入/区域拒止”(A2/AD)能力的提升。

军事专家指出,直播本身是一种“威慑可视化”策略——通过透明化行动细节,既展现自信,也警告潜在对手“中国有能力覆盖远海目标”,这种“秀肌肉”的方式,与过去秘而不宣的演习风格形成鲜明对比。
国际反应与地区影响
美国国防部回应称“密切关注事态”,并强调关岛防御体系的可靠性;日本、澳大利亚等盟友则表达了对“区域安全局势升级”的担忧,而菲律宾等南海国家则保持谨慎态度,部分媒体认为中国意在通过直播“测试周边国家的反应底线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官方将直播定义为“开放透明的国防沟通”,强调此举符合国际惯例,外交部发言人表示:“中国军队的行动始终是防御性的,直播是为了减少误判,促进互信。”
技术赋能与舆论博弈
此次直播依托北斗卫星和5G技术实现高清实时传输,展示了中国在军事通信领域的突破,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亿,国内舆论普遍支持“亮剑”,而西方媒体多聚焦于“中国扩张性军事野心”,这种认知差异凸显了国际话语权的争夺。
未来走向:威慑与克制的平衡
尽管直播释放了强硬信号,但分析认为中国短期内不会主动挑起冲突,演习范围控制在关岛经济专属区外,且未模拟攻击性场景,表明北京仍留有余地,专家预测,类似“直播威慑”或成常态,但中美在太平洋的博弈将更多集中于技术封锁、盟友拉拢等非直接对抗领域。
中国对关岛演习的直播,既是军事现代化的成果展示,也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地缘政治叙事,在“秀实力”与“求稳定”之间,北京正尝试用新的方式定义大国竞争的规则,而关岛——这个太平洋上的小岛,已然成为中美战略角力的最新“直播舞台”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