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大直播自救,地产巨头的转型突围战
近年来,恒大集团深陷债务危机,但近期其高调进军直播带货领域的动作引发广泛关注,从地产巨头到直播间“卖房卖车”,恒大的跨界尝试既是无奈之举,也是危机下的创新突围,这场转型能否成为恒大翻盘的关键?本文将深入分析恒大直播的战略逻辑与市场反应。
恒大为何押注直播?

-
债务压力下的变现需求
截至2023年,恒大总负债超2.4万亿元,通过直播销售房产、汽车等资产,可直接触达消费者,加速资金回笼,2023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恒大通过直播促销某楼盘,单场成交额破亿元。 -
行业趋势倒逼转型
传统地产销售模式遇冷,直播电商却逆势增长,据克而瑞数据,2023年超60%房企尝试直播卖房,恒大需借势数字化渠道打破僵局。 -
品牌形象修复
直播互动能重塑消费者信任,恒大主播在直播间强调“保交楼”承诺,试图以透明化沟通缓解市场疑虑。
恒大直播的“三板斧”
-
低价策略吸睛
推出“7折特价房”“买车送装修”等优惠,甚至联合抖音、快手头部主播造势,短期内拉动销量。 -
跨界资源整合
恒大汽车、恒大物业等业务联动直播,形成“房产+新能源车+家居”生态闭环,提升客单价。 -
高管亲自下场
部分区域总裁化身主播,以“权威背书”增强说服力,模仿俞敏洪“东方甄选”模式。
挑战与争议
-
消费者信任难题
网友质疑:“低价房是否暗藏风险?”“能否按时交付?”部分直播间出现“刷屏维权”现象。 -
流量转化瓶颈
房产属大宗交易,直播冲动消费占比低,某场恒大直播观看量超百万,但实际成交仅数十套。 -
行业竞争加剧
万科、碧桂园等房企已布局直播,头部主播佣金高昂,恒大需持续投入才能保持声量。
专家观点:短期止血,长期仍待观察
- 支持方:中国电商研究中心张教授认为,“直播是恒大盘活存量资产的捷径,至少可缓解现金流压力。”
- 反对方:财经评论员李锐指出,“若交楼问题未解,直播只是‘止痛药’,非根治之策。”
恒大的直播实验,折射出传统房企在危机中的求生智慧,从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,仍需回归产品与服务的本质,这场转型能否成为行业范本,或许取决于恒大能否真正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。
(全文完)
数据来源:克而瑞、恒大集团财报、公开直播平台数据
延伸思考:房企直播是否将成为行业标配?消费者如何规避直播购房风险?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