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赋能,辽宁直播经济新引擎与文化新窗口
近年来,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,“直播”已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,作为东北振兴的排头兵,辽宁省正通过“辽宁直播”这一创新模式,打通线上线下资源,为老工业基地注入新活力,同时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。
直播经济:辽宁产业转型的“加速器”
辽宁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,但传统销售渠道的局限性一度制约了发展,直播电商的兴起为辽宁企业提供了破局之道。

- 特色产品“云出圈”:丹东草莓、盘锦大米、大连海参等优质农产品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,2023年辽宁农产品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超60%。
- 老字号焕新机:沈阳老边饺子、马家烧麦等非遗品牌借助直播讲解制作工艺,既带动销量,也传承了传统文化。
- 政府搭台助力:辽宁多地设立“直播电商基地”,提供培训与流量支持,鼓励传统企业“触网”转型。
文化直播:展现辽宁的多元魅力
直播不仅是商业工具,更成为辽宁文化输出的新窗口。
- 文旅资源“云推介”:沈阳故宫、本溪水洞等景区通过直播吸引游客;冬季冰雪旅游节期间,主播带网友“云体验”滑雪、温泉,助推淡季旅游热度。
- 民俗艺术“活起来”:辽西剪纸、海城高跷等非遗项目通过直播展示制作过程,吸引年轻观众关注。
- 红色文化传播:辽沈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设直播党课,让历史故事跨越时空限制。
挑战与未来:深耕内容,打造可持续生态
尽管成绩显著,辽宁直播仍需突破同质化竞争、人才短缺等瓶颈,未来可从以下方向发力:
- 培育本土主播矩阵:结合高校资源培养“技术+文化”复合型人才;
- 差异化:挖掘工业遗产、海岸风情等独特IP,避免低价促销内卷;
- 完善产业链:整合物流、仓储配套,提升用户体验。
“辽宁直播”既是经济复苏的催化剂,也是文化自信的表达方式,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,辽宁正以更开放的姿态,书写老工业基地的“新网红”篇章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