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罗地亚与俄罗斯,历史纽带与当代关系的多维透视
克罗地亚与俄罗斯的关系,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,又因国际格局的变迁而呈现出复杂性与动态性,从斯拉夫文化的共鸣到地缘政治的博弈,两国互动始终在合作与疏离之间寻找平衡。
历史纽带:斯拉夫文化的共同根基
作为斯拉夫民族的分支,克罗地亚与俄罗斯在语言、宗教和传统上存在天然联系,9世纪,东正教从拜占庭传入基辅罗斯(俄罗斯前身),而克罗地亚则因地理位置受罗马天主教影响更深,尽管宗教分野明显,但19世纪“泛斯拉夫主义”思潮曾短暂拉近两国距离,尤其在克罗地亚反抗奥匈帝国统治时,部分知识分子将俄罗斯视为斯拉夫世界的保护者。

冷战时期的合作与矛盾
二战后,克罗地亚作为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,与苏联保持“不结盟”关系,尽管铁托与斯大林决裂,但克罗地亚仍从苏联获得工业技术援助,20世纪70年代,克罗地亚沿海城市(如杜布罗夫尼克)成为苏联游客的热门目的地,旅游与经济合作一度升温,南斯拉夫的独立外交政策也导致两国在巴尔干事务上存在分歧。
后冷战时代的转向与挑战
1991年克罗地亚独立后,俄罗斯最初支持塞尔维亚,但随后承认克罗地亚主权,21世纪初,两国关系逐步回暖:克罗地亚加入北约(2009年)和欧盟(2013年)后,仍与俄罗斯维持能源合作(如“南溪”天然气管道项目),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成为转折点,克罗地亚作为欧盟成员国对俄实施制裁,但国内争议不断——部分企业依赖俄罗斯市场,而政治精英则强调“欧洲价值观优先”。
俄乌冲突下的新现实
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,克罗地亚坚定支持乌克兰,提供军事援助并接纳难民,但国内出现两极声音,亲俄派认为制裁损害经济(如旅游业和农业出口),而主流舆论则谴责俄罗斯“破坏国际秩序”,克罗地亚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(如音乐节、东正教活动)仍未完全中断,凸显民间关系的韧性。
在博弈中寻找平衡
克罗地亚与俄罗斯的关系始终交织着历史情感与现实利益,随着欧盟能源自主进程加速和巴尔干地缘重组,两国或将面临更深刻的选择,无论是作为合作伙伴还是战略对手,这段关系的演变将继续折射出小国在大国竞争中的生存智慧。





